2022-12-13 13:39:31 来源:中国网 阅读量:5677
日前,业内有消息称,13家网络平台机构断网直连工作加快推进,或在年底前完成整改百行征信和朴道征信两家持牌个人征信机构正在与平台合作,加快业务落地
自今年《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实施以来,断直连成为影响行业发展和未来格局的关键因素所以,一点小麻烦就会引起小范围的骚动和讨论三大网络平台组织的最新进展也被认为是断网直连的趋势业内人士表示,如果年底13家示范机构的整改方案获得监管通过,征信整改或接近靴子落地,其他机构可跟进完成整改
「断开直连」的实际进展如何最近几天,清华五道口金融发展与监管科技研究中心发布了《征信新规下的信用数据共享研究报告》,详细展示了市场的真实反应,以及市场各参与方在断直连过程中面临的不同机遇和挑战《报告》显示,课题组走访了多家金融机构和数据服务公司,并就《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实施的相关问题,邀请学界和业界专家参与访谈我仔细阅读了报告内容,深信报告基本上凝聚了各方声音,真实还原了市场状态
断开直接连接进度时间表
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断交,有必要先捋一下整个事件的时间轴:
2021年4月,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外管局等金融监管部门就金融业务许可经营,依法合规开展个人征信业务,强化金融消费者保护机制等问题,联合约谈腾讯,京东金融,360数字分公司,字节跳动等13家网络平台机构。
2021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征信局发布通知,要求13家网络平台机构不得以申请信息,身份信息,基本信息,个人画像评级信息等名义,直接向金融机构提供个人提交的信息,平台内生成的信息或者从外部获取的信息与金融机构进行引流,助贷,合贷等业务合作时这一通知要求可以视为人民银行对13家网络平台机构的窗口指导
2021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上位法发布《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将个人征信断直连从法律层面提升为对整个金融行业的政策要求数据经纪人,互联网公司,金融机构的合作模式将被重塑,数据平台—征信公司—金融机构将成为取代数据共享的新发展方向
日前,《征信业务管理办法》正式生效考虑到信用数据断直连将给互联网平台,数据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业务合作模式带来较大调整压力,该办法设置了过渡期,允许尚未取得征信业务资格但实际从事征信业务的市场机构在2023年6月底前完成整改
在过渡期内,只有不到10%的断开直连模式被正式启用。
在所有参与者中,数据服务机构受断网直连的影响最大的确,《征信业务管理办法》的出台一度让数据服务机构焦虑,但随后很快就平静下来
《报告》指出,经过大量机构调研发现,自信用数据断直连发布以来,数据经纪,互联网平台等数据服务机构与金融机构的业务合作状态并未发生明显变化,仅个别上市数据服务公司股价因市场预期出现下跌。
在信贷断直连政策过渡期内,数据服务机构与金融机构之间的新数据合作将通过个人征信机构进行,存量服务合同将进入签约流程,即原来数据源与客户直接签约的合同将被数据源与征信机构,征信机构与金融机构之间的成对协议或三方协议取代。
不过,据接触过主流机构的业内人士透露,目前真正完成换签,正式开始断网直连模式的比例不到10%。
大部分机构仍维持直连模式,原因如下:一方面,从数据服务机构的角度,考虑到数据合规成本上升,利润率降低,与金融机构客户沟通减少,倾向于在过渡期结束前维持现有直连金融机构的业务状态,以获取最大利润,另一方面,从金融机构的角度来看,改变业务合作模式需要更改合同,重置数据接口,导致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增加主观上,我们也希望尽可能拖延与征信机构的联系时间
对于报道中提到的这种情况,业内人士表示,征信整改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涉及许多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协商,如银行,互联网公司,数据服务机构和信用报告公司同时还需要消化《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相关要求,推进起来难度很大
也就是说,除了13家示范机构,其他机构还处于讨论观望阶段。
数据服务商,征信机构,金融机构都有自己的苦衷。
断网直连政策实施期到来后,市场的所有参与者都将面临不同的压力和挑战报告提到,数据服务机构原有商业模式难以维持,数据共享意愿降低,征信机构凭借牌照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信用数据管理压力大,获取数据的难度增加,合规要求导致商业银行使用替代数据的态度不同
以股票数据服务合同续签为例目前,个人征信公司和大多数数据用户都倾向于二对二协议,因为单独支付增加了他们的业务成本和工作量在二对二协议下,个人征信机构成为与数据需求方签约的主体,数据服务机构无法直达数据需求方,与客户的沟通减少,难以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经营策略,导致客户粘性和信任度下降长期来看,金融行业整体风控的迭代速度也会受到影响
在断直连的政策下,在信贷业务的定价,风控,催收等一系列流程中,信用数据的使用增加了一个环节——征信公司,这也增加了利益主体,责任主体和权力主体,相应增加了经济成本,业务时间和风险控制的难度一方面,金融机构和数据服务机构增加的运营成本最终或多或少会转嫁给金融消费者,导致其融资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数据服务机构为金融信用活动提供数据服务的动力降低金融机构考虑到成本和风险两大因素,也倾向于减少对缺乏信用记录或仅有少量贷款记录的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提供,导致其贷款可获得性降低,不利于普惠金融的发展
一些非常有建设性的建议
报告基于市场所有参与者的情况,借鉴了欧美,日韩的信用评价体系和监管实践,给出了一些非常有建设性的结论或建议,将为监管和行业发展带来更深层次的思考:
1.建议精准营销,运营等非风控环节的征信数据共享应用暂不纳入断直连范围。
报告指出,考虑到个人信息保护与数据元素价值的平衡,建议信用数据在精准营销,运营等非风控环节的共享和应用暂不纳入脱直联范围这不仅可以避免因过度限制数据流通而导致的征信数据共享行业整体萎缩,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脱直连政策的顺利实施,确保征信领域个人信息保护的有效实施
2.新信用规则推高了市场参与者的成本,导致整个行业共享和应用替代数据的意愿降低。
在信贷断网直连下,商业银行,数据经纪人,数据分析服务公司的运营成本都被推高,打击了整个行业数据使用和数据共享的积极性其中,数据经纪和数据分析服务公司受到的冲击更大一方面,伴随着牌照的持续缺失,市场化机构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另一方面,与银行直接合作变得更加困难,导致银行客户的业务理解能力持续下降,客户粘性,新产品创新和推荐能力减弱最终导致金融信贷行业整体效率降低,经营成本逐步转嫁到终端银行和金融消费者身上,不利于下沉人群,小微企业等弱势群体获得金融服务
3.适当增加征信公司数量,建立健全多层次信用市场组织体系。
一方面,根据信用评估的市场需求,适当增加持牌个人征信公司的数量,并在其中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氛围,使个人征信机构提高数据服务能力,加强科技输出实力另一方面,建立和完善包含丰富数据机构的多层次信用市场组织体系,对不同数据机构的业务采取明确的分类和分级监管
就数据经纪人而言,根据美国的经验,对达到一定市场规模的数据经纪人宜采用注册制进行监管,或者设立白名单进行监管此外,应进一步明确政府背景数据经纪人的豁免标准
国内助贷机构同时从事数据经纪业务和数据分析服务业务,其替代数据需要保留在非借贷场景下进行迭代才能充满活力建议考虑允许他们的替代数据保留在场景中,并根据需要与合作金融机构开放合作,而不必通过获得许可的信用报告机构
纯数据分析服务机构不收集和出售数据,侵犯用户权益的风险较低,可以考虑注册管理对于大规模的数据分析服务机构,可以考虑对其进行许可或备案,主要从消费者保护的角度对其评估模型的公正性进行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