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4 14:43:48 来源:网络 阅读量:9150 会员投稿
2022年最后一天,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1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7.0%,比上月下降1.0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下降,为2022年以来的最低点。
展望2023年,目前国内正在全面落实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优化政策,在各地平稳度过疫情高峰期后,企业生产活动有序开展,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底部回升的重要节点,在市场需求全面回暖和政策全力推动下,我国经济秩序也将逐步回归正轨。
比起其他制造业,作为具有较强特殊性,也是技术含量最高的行业之一的医药制造行业,在新的一年面临着更高难度的挑战。医药行业是集高附加值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我国也一直将医疗产业作为重点支柱产业大力支持。截至2022年5月,我国医药制造行业资产总计为45290.8亿元,同比增长3.94%。
目前我国国产药品所占市场份额较低,相较一些医药强国,我国医药制造业的市场集中度较低,药品创新能力仍然不足。在未来,中国医药制造发展的重要方向会集中在医药研发环节数字化、生产过程自动化及用户服务环节数字化等环节上,我国医药制造企业想要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数字化转型是无疑是最关键也是最有效的手段。
在这之中,新药研发是一项周期长、风险高的工作。一款新药的诞生往往需要经过超十年的研发周期,数十亿美元的研发投入,但可能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成功率,这也是成品药售价高昂的重要原因。近些年来出现了改变这一切的转机,许多创新药公司开始寄希望于AI制药,期待人工智能可以重塑药物设计的整体生态。
AI制药的现状与商业模式
根据有关报告显示,AI制药成为2021年最受资本欢迎的赛道之一,全球融资77起,金额合计45.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07亿),其中中国市场融资12.4亿美元。AI制药企业的生存情况也非常乐观,约53%的A轮公司进入B轮;38%的B轮公司顺利进入C轮;46%的C轮公司进入到了D轮。
AI制药公司的定位和技术优势,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其对商业模式的选择。目前主流商业模式有两种,第一种是转移研发风险的CRO(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合同研发组织)模式,公司会给传统制药企业或其他公司“做外包”,用AI技术预测甲方需要的药物。
第二种是愿意自行承担研发失败的风险的自研管线模式,公司将药物和技术专利拿在手中。比如在2022年完成了千万美元级天使及天使+轮融资的抗衰生物技术研发公司Regenerative Bio,作为全球首家以人工智能、云端超算驱动的抗衰生物技术公司,Regenerative Bio将AI制药相关技术与生物学进行结合,探索具有抗衰老功效的成分、配方及疗法,解决因年龄增长引起的系列健康问题。
AI制药目前应用场景之一是提升化合物筛选效率,这往往是在已有的靶点和化合物数据库基础上进行的。Regenerative Bio以 FDA Approved Drugs, OTC Monograph, Dietary Ingredient, GRAS 等已知物质的药理信息知识图谱及研发和临床数据作为数据基础,协同国内多家AI制药头部企业优势技术,建立起了基于人工智能的抗衰物质筛选平台PASS。
对于自研管线而言,企业可以在特定节点转让管线成果,例如新型靶点、候选药物等,也可以借助CRO推进到临床阶段。因此,AI制药公司的自研管线时,需要更重视其研发进度,以及所选药物方向的潜力。
抗衰老的有效成分和技术优势
根据Regenerative Bio 的冯博士介绍,“抗衰老是一个非常宽泛的赛道,但目前这一赛道中有效的生物学技术并不多。同时占据波士顿以及国内部分领先机构的生物学技术优势,我们将尝试与全球最顶级的抗衰老生物技术公司开展合作。在先进的底层技术基础之上,将科学问题转化为工业问题,而这正是我们擅长的领域。”
该公司旗下品牌 LAIFE 推出的抗衰产品时光APro,其围绕 NAD+ 通路相关研究,将抗衰成分NMN 的作用逻辑重新解构,通过 NAD+ 多源前体复配、NAD+/NADH 比值调控、代谢产物排出,循环打捞通路激活共同构建 NAD+ 内循环通路,具有多重抗炎和抗氧化的效果。
据Regenerative Bio 首席执行官赵雪琛介绍,“单纯的 NMN 成分效果不佳。此前市场上大部分产品只看到单一的有效成分,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和制剂优化。”而经 AI 技术优化的复合配方可将 NAD+ 补充剂的生物利用度提升 180% 以上,同时解决相关产品长期服用效果下降的问题。
AI制药作为一项可能改变人类未来的工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于这些创新企业来说,更多时候还是需要从底层理论出发,包括对医药问题重新定义,创造性地使用物理、化学等多学科视角,重新定义药物研发中的场景和问题,以多原理弥补AI模型自带的误差和不确定性,提高其效率,让这一技术尽早惠及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