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正文

实践出真知!“钢心筑梦”实践团寓学于行,实践成果汇报!(北京科技大学暑期社会实践)

2024-08-07 15:48:59   来源:网络  阅读量:12028   会员投稿

实践出真知!“钢心筑梦”实践团寓学于行,实践成果汇报!

今年暑期,我校牵头组织了新时代“钢筋铁骨”育人共同体成员高校的60余支团队500余名学生前往14家钢铁企业开展“万生进百企、钢铁筑脊梁”主题实践活动。本次活动分为铸“钢铁之魂”红色寻访、走“钢铁之路”调查研究、淬“钢铁之志”科技服务三大专项,从“坚持一体推进、统筹开展” “加强成果转化、评奖评优”“助力行业发展、人才培养”三方面推动主题实践活动走深走实。‘钢心筑梦’实践团应运而生,深入了解钢铁产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继承钢铁精神,丰富精神内涵,弘扬北京科技大学新时代钢筋铁骨精神,为我校“钢小伙,铁姑娘”的成长之路提供有效指引。”

一、引言

钢心铸梦小队为期一周多的社会实践在烈日与汗水中暂告一段落了。回顾这十来天的实践历程,无论是张宣科技从碳冶金到氢冶金的转型,还是包钢世界领先,独一无二的稀土资源;无论是钢铁企业对专业技术转型升级的专注,还是钢铁工人们凝心铸魂的精神;无论是企业领导者对市场的充分把握和运筹帷幄,还是一线从业者孜孜以求的务实作风;无论是“站在排头不让,把住红旗不放”的马万水精神,还是“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民族大团结精神,他们都以言传身教的形式给我们小队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也为我们的成长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想政治理论大课堂。

二、实践过程

活动筹备:实践前期,钢心铸梦小队共开展团建一次,使队员之间了解彼此,互相磨合;会议两次,主要讨论前期的准备工作,如团队组建、物资筹备、方案策划等,针对性的商议了团队中面临的各种问题,以及中期实践的事宜和后期成果转化面临的问题。

小队首先制定实践计划,职能分工,每一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任务,确保事情能够高质量的进行。

在此期间,小队完成队徽制作,微电影拍摄大纲,队员推送培训等,使后来的社会实践减轻了不必要的麻烦。为了在社会实践期间宣扬北科文化,交流钢铁精神,小队特意设计了北科文创在实践期间赠送给工作人员。

实施情况:

钢心铸梦实践团在张宣科技(宣钢)进行的考察调研活动中,主要关注了钢铁精神的传承和发展。在张宣科技,团队重点了解了该公司在氢冶金领域的创新和转型。

张宣科技是国家重点大型钢铁企业。2007年名列“中国制造500强企业”第178位,钢产量在全国钢铁行业名列21位,中国最大500家企业集团第280位。2006-2007年宣钢被评为河北省“AAA级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明星企业”;连续两年荣获省委、市委“先进基层党组织”,连续三年荣获安康杯;2007年,荣获“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河北省诚信企业”、“河北省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河北省清洁生产优秀单位”和国家重点钢铁企业环保协作组颁发的“钢铁企业环保治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作为河钢集团的一部分,近年来在氢冶金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它成功实施了全球首例120万吨氢冶金示范工程,标志着钢铁行业向低碳、绿色方向的重大转变。这一技术利用氢气作为还原剂和燃料,大幅降低了炼铁过程中的碳排放,与传统的高炉炼铁工艺相比,氢冶金排放的主要是水蒸气,从而有效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在走访期间,实践团成员们进行了以下活动:

座谈会:小队参观了张宣钢铁公司的会议中心,并与单位领导进行深入的交流谈话,这是一次难忘且启迪人心的经历。这次活动不仅让我们领略了企业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前瞻性的战略规划,更让我们对现代企业管理、文化传承以及员工关怀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感悟。与张宣科技的管理层和技术团队进行交流,了解氢冶金技术的发展历程、当前进展和未来规划。

宣钢领导们为我们介绍了宣钢的特色,他们正在积极推进钢铁工业的绿色转型。其全球首例120万吨氢冶金示范工程一期已经投产,并实现了连续稳定生产,展现了宣钢在氢冶金领域的领先地位和大规模生产能力。宣钢主要从事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产品涵盖钢材、特钢等多个领域。特别是近年来,宣钢紧跟行业发展趋势,致力于绿色低碳转型,构建起“氢基竖炉+高效电炉”低碳绿色高端材料新型短流程生产工艺新优势。

宣钢不仅注重经济效益的提升,更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员工精神生活的丰富。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培训讲座和团队建设活动,企业不仅增强了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还激发了员工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宣钢还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与多所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通过共建院士团队及国家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省级重点实验室等方式,公司在低碳冶金、近零碳排电炉炼钢、数字化、智能化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这次参观和交流让我们对张宣钢铁公司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企业管理、文化传承以及员工关怀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宣钢的钢铁精神与贝壳的钢筋铁骨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要有机结合,以此发扬伟大钢铁精神,树立榜样,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有创新精神的人。

实地参观:小队参观了张宣科技的一线工厂,亲身感受了其在氢冶金、特材、电炉以及三棒产业线上的卓越成就与绿色创新。这次参观不仅是一次视觉与知识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震撼与启迪。

步入氢冶金车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高耸入云的氢基竖炉和忙碌而有序的生产线。这里,传统的高炉与转炉已被先进的氢冶金技术所取代,氢气成为了铁矿石还原的神奇钥匙。听着老师讲解从焦炉煤气中提取氢气,再到氢气直接还原铁矿石的全过程,我们仿佛看到了钢铁行业向低碳、绿色转型的坚定步伐。这一刻,我们深刻体会到,氢能不仅是未来的清洁能源,更是推动钢铁工业绿色革命的重要力量。

在特材生产区,我们被一块块高端模具钢、气阀合金以及超高强钢所吸引。这些材料不仅拥有卓越的性能和品质,更承载着张宣科技对技术创新的不懈追求。通过配加氢冶金高品质洁净原料DRI,采用EAF+LF+VOD三联工艺,张宣科技成功研发出绿色高端模具钢,打破了传统特材生产的局限,为高端制造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我们深知,这些特材的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的心血与智慧,更是张宣科技对品质与创新的不懈承诺。

随后,我们参观了电炉与三棒产业线。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现代化钢铁生产的高效与精准。电炉炼钢以其短流程、低能耗的特点,成为了钢铁行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方向。而三棒产业线则以其高效的生产能力和精湛的工艺技术,满足了市场对高端钢材的多样化需求。我们惊叹于这些设备的智能化与自动化水平,更敬佩张宣科技在推动钢铁工业转型升级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站在透明的玻璃窗前,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的界限,直击钢铁生产的炽热核心。那不仅仅是温度的传递,更是对每一位在炉前辛勤耕耘的工人深深敬意的共鸣。

此次参观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张宣科技在绿色冶金、特材创新以及高效生产方面的卓越成就。我们深知,这些成就的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张宣科技在未来发展中的无限潜力与广阔前景。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推动钢铁工业的绿色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对一采访:参观宣钢的过程中,小队一共采访了5位北科校友,2位科技人员,4位一线人员。采访期间,小队主要就公司发展历史与前景,个人发展历程,对大学生的期许与建议进行访问。

采访中,老师们向我们描述了宣钢坎坷曲折的历史与一步步的跨越,从马万水精神到第一条轧钢线的出现,从碳冶金到氢冶金的转变,每一步都是宣钢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

被采访的老师们随宣钢的脚步一同成长,突破,追寻自己的人生目标。

在谈到对大学生们的建议与期许时,老师们共同表示,大学是每个人掌握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率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中最难忘,最美好的日子,希望我们都能珍惜大学时光,不负美好年华。而对于大学生进厂则表示,当代大学生缺乏坚持不懈的精神,不能在一线基层稳扎稳打地工作一段时间来提高自己的能力,而对于钢铁行业来说,一位优秀的员工没有下过基层,那是不可能的。

这些活动不仅让实践团成员们对张宣科技的创新技术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他们对钢铁行业在绿色低碳方向上的转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早建设的钢铁工业基地之一,1954年开始建设,1959年投产,周恩来总理亲临包钢为1号高炉出铁剪彩。包钢拥有“包钢股份”和“包钢稀土”两个上市公司,是中国主要钢轨生产基地之一、无缝钢管生产基地之一、华北地区最大的板材生产基地,是世界稀土工业的发端和最大的稀土科研、生产基地。始终致力于多元发展,除钢铁、稀土两大主业外,还拥有矿业、非钢两大产业。“十二五”期间,将建设“大包钢”,成为世界最大的稀土钢生产基地和最具竞争力的稀土生产、科研基地,年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包钢股份2014年2月19日晚间发布公告表示包钢集团现有的稀土、煤炭、钼等资源将会逐步注入到包钢股份。包钢股份将转型为资源型企业,成为全球最大稀土企业。2016年8月,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2016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第397位。2016年12月11日,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荣获第四届中国工业大奖提名奖。

钢心铸梦实践团在包钢的考察调研活动中,队员们主要进行了以下几项活动来深入了解钢铁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深入参观:钢心筑梦团队踏入了包钢稀土冷扎板材厂的神秘殿堂,我们在这里见证了钢铁如何在这里完成从酸扎钢板到满足用户需求的冷轧钢板的华丽转身。在厂长和技术主管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基本全自动化的稀土冷轧板材厂。

包钢稀土冷轧板材厂是内蒙古包钢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一部分,拥有完整的稀土产业链,涉及稀土选矿、冶炼、分离、科研、深加工等多个环节。包钢稀土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稀土产业发展格局,拥有从稀土选矿、冶炼、分离、科研、深加工到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条,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稀土产业基地,是我国稀土行业的龙头企业。

高炉中跃动的火焰,如同钢铁巨人的心脏,源源不断地泵出炽热的铁水。这不仅是金属的开始,更是梦想与希望的起点。铁水经过连铸机的精心雕琢,化作一块块坚实的钢坯,它们即将踏上成为汽车骨骼、航空航天材料的征途。

从热轧的粗犷到酸洗的细腻,再到冷轧的精准,每一道工序都是对钢材品质的极致追求。我们穿梭在生产线间,见证了钢材在连续退火炉中的温柔蜕变,感受着氢气密封、防爆技术带来的安全与高效。平整机的轰鸣声中,边浪与波形被一一抚平,圆盘剪精准地剪去多余的边角,留下的是一条条笔直而光滑的带钢。

在这里,西门子的先进设备与工人并肩作战,它们以卓越的性能、快速的程序响应和简易的操作界面,让生产变得更加高效与稳定。一个班组仅需12-13人,便能驾驭这条年产153万吨的钢铁巨龙,这是智能化改造带来的奇迹,也是包钢迈向未来的坚实步伐。

在包钢,每一块钢板都承载着对品质的承诺。无论是乘用车还是商用车,无论是家电还是建筑,都以同样的标准去衡量,去打磨。因为包钢相信,只有最好的,才能配得上市场的信赖与用户的期待。在

包钢稀土冷扎板材厂,我们见证了钢铁的奇迹,感受了科技的魅力,更体会到了匠心与创新的力量。这是一次难忘的旅程,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创钢铁行业更加美好的明天!

座谈交流:   26钢心铸梦小队参观了包钢股份长材厂部分厂区生产线,并与长材厂支部书记田鸿毅等人进行思政课交流,共同观看包钢及包钢长材厂宣传纪录片。

作为内蒙古“工业长子”的包钢集团于1954年开始建设,现如今已经有70周年的历史了。历经70年的成长,包钢集团成为了世界最大的科研、生产基地,华北地区最大的板材生产基地,中国主要钢轨生产基地之一。而当问起多年来包钢集团的精神内涵时,那便是“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

时间回到1954年,包钢集团开始建设。开建后,人力,资源等的短缺使得包钢集团一度面临停工。国家知道此事后,以共和国“工业长子”东北鞍钢为主,四面八方的钢铁企业向包钢伸出了援助之手,周恩来总理更是在1959年投产期间亲临包钢,为1号高炉出铁剪彩。

时间定格在1959年,这一年不仅包钢集团成功投产,也是在这一年的连续三年中,灾祸,饥饿席卷全国,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地孤儿院聚集大量孤儿。在这种艰难的条件下,三千孤儿北上内蒙,成为了草原的孩子。草原的牛羊,草原的奶水,草原的母亲养育他们长大,长大后的他们很多人来到了包钢,继续做草原的孩子,为草原贡献着力量。 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这其中不仅有着红色血脉,历史责任,更是民族大团结的象征。

而齐心协力建包钢,不仅仅有外部兄弟的帮助,还有包钢人自己“坚韧不拔,超越自我”的精神。从开始的隔壁荒滩沙漠,手推肩扛抗风沙,到如今全球最大稀土企业,包钢人民凭借自己的努力使世界看到了中国力量。

 党支部书记田鸿毅也在介绍中指出,稀土钢,表面质量好,机械性能好,还易加工。但是包钢稀土的发展还需深化,特别是在难以建设的工程项目中,需要研发和应用更高性能的材料。目前,合成这些材料的能力不足,人才缺乏的问题也亟待解决。

展望未来,包头的发展重点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扩大包钢的规模;引进新能源产业;发展核工业;推进绿色转型;打造宜居城市。除了介绍包钢,田书记还与小队成员进行亲切交流。谈到钢铁人眼中的钢铁精神时,他说,分散到每个企业对其理解可能是不同的,对于包钢人 ,“坚韧不拔,超越自我”就是最好的概括;面对大学生,厂支部书记情真意切地说道,大学生要认清自己,明确目标,并坚持朝着目标走下去。实践团与包钢集团各厂的管理层和技术团队以及东北大学实习团队进行了座谈交流。

在座谈会上,队员们了解了包钢的发展历程、技术创新、市场战略以及企业文化和钢铁精神的内涵,还与东北大学实习团队的学生分享了彼此的学习经历和对钢铁行业的认识。

通过这些活动,钢心铸梦实践团的队员们不仅对包钢的历史、文化和技术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对钢铁精神的实质和现代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些经历对于他们未来在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或职业生涯都有着重要的启发和影响。

成果展示

数据统计:

此次实践线上线下同步进行。

4.3万+的视频号浏览量

2.6万+的快手浏览量

2.4万+的抖音浏览量

1.5万+其他短视频平台浏览量

2300+的小队公众号浏览量(请核对现在的数据及截图)

校外媒体——“包头发布”等的倾情介绍

校内媒体——北科大青年,土资风云等的详尽推介

在张宣科技(宣钢)和包钢两站,队员们相继共进行了六场座谈会,八次线下实地参观以及一对一采访校友,一线工作人员16+,访谈实践共计六小时+,访谈录共计三万余字。其中包括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荣誉的校友以及工作人员。

大范围调查问卷(针对企业工作人员等)有效问卷达到350+

这些真实数据,无引流,无注水,凝聚着我们小队每一位成员的汗水和智慧

成果分析:

本次社会实践通过“新时代钢铁之观”问卷,对在读学生和钢铁行业员工进行了深入调研。结果显示,学生对钢铁行业的认知和员工对钢铁精神的理解呈现出几个鲜明特点。

首先,在学生群体中,普遍对钢铁行业有所了解,这得益于多样化的信息获取渠道,如课堂教育、网络媒体、社会实践等。调查数据显示,超过半数的学生认同钢铁行业在国家经济中的支柱地位,认为其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对于钢铁相关专业,如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不少学生对未来就业前景表示担忧,这可能受到行业结构调整和市场需求变化的影响。

其次,针对钢铁行业员工的问卷分析显示,“坚韧不拔”是描述钢铁精神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这反映了钢铁行业员工在面对挑战时所展现出的坚强意志和不懈努力。同时,对于钢铁行业的未来发展,大部分员工持乐观态度,特别强调绿色发展的重要性。他们认为,绿色转型是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

综上所述,本次社会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以下几点启示:一是高校应加强对钢铁行业现状和未来趋势的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行业认知,提高专业认同感;二是学校和企业应共同努力,提供更多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职业生涯,减轻就业焦虑;三是钢铁企业应积极推动绿色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钢铁精神,为行业的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员工问卷网址https://www.wjx.cn/report/275616011.aspx

学生问卷网址https://www.wjx.cn/wxloj/datafullscreen.aspx?activity=275589091

采访案例1:张宣科技技术中心北科校友李娜老师

问:钢铁行业正处于怎样的阶段?对于所谓的“钢铁精神”,您认为它在新时代下有何含义?

答:钢铁行业正在经历一个脱胎换骨的时代转变,正从传统钢铁制造业向材料、服务及高精尖零部件等领域进行转型,与机械行业接轨。即使传统观念中将钢铁行业视为夕阳产业,但在新时代背景下,钢铁精神仍支撑着工业时代的发展,表现为积极应对变革、勇于突破的精神力量。

采访案例2:张宣科技金属材料公司北科校友姜涛老师

问:如何看待当前钢铁行业面临的挑战与变革?

答:钢铁行业虽然曾被认为是夕阳产业,但在近40年的发展历程中展现出不可替代的价值,尤其在经济增长、日常生活用品制造等领域的作用仍然显著。尽管目前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但这更多源于无序扩张而非行业的衰败本质。同时,绿色低碳并不意味着经济停滞,而是需要在短期牺牲部分经济效益与长期保护生态环境之间寻找平衡点,经历过渡期和发展期。

采访案例三:张宣科技公司一线工作人员赵云翔老师

问:对于那些在大学生活中感到迷茫的学生,比如在高考志愿填报、参与课外活动以及未来职业规划方面存在困惑,您有什么建议或者鼓励的话语吗?

答:我们以前上学那会儿,也都有过这种迷茫的时候。记得我看过一个节目,就是那个操场上,所有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然后主持人开始问问题,每答对一个就往前迈一步。像“家长带你出过国吗?”这种问题,回答“是”的就往前走一步。六个问题下来,有的人站在最前面,有的人却还在最后。但最后比赛开始,站在前面的虽然有优势,可不一定就能赢;站在最后的,没优势,也不代表就会输。

     这个节目让我挺有感触的。因为每个人的学习资源真的不一样,家庭能给的资源也各不相同。但如果你觉得资源不够,那就得多读书。从书里找你的困惑,找答案。还得利用互联网,自己去找资料,去探索答案。最怕的就是那种“我也不想看,我也迷茫,我也不知道该干啥”的心态,这种状态其实挺可怕的,但往往是大多数人的状态。所以,不能懒,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得勤快点。社会竞争这么激烈,我们都在努力,希望能在自己的事业上有建树。我经常问自己,“我要你有什么用?”这话听起来挺刺耳的,但我就这么问自己,“这个岗位,这个企业要你有什么用?”搞清楚这个问题,你就知道你应该怎么工作了,怎么对企业做贡献了。学生也是一样,得想想“毕业后我靠什么成家立业?”“我靠什么生存?”这些问题,慢慢找答案。

有激情是好的,但迷茫的时候,得冷静下来,别人浮躁的时候,你得强迫自己冷静,找答案总有个过程。这个过程很重要,不然你可能就错过了很多机会。不如在学习过程中多找找,和同学聊聊,探讨规划;和老师聊聊,看看自己的规划怎么样。别等着别人给你速成秘籍,哪有这种好事?得靠自己努力,自己去探索出来的路才是真正适合你的。多看多听多学多思考,这个过程虽然难,虽然漫长,虽然痛苦,但选择最痛苦,没有选择就没有纠结。如果你知道你的终点在哪,你会毫不犹豫地往前走。但现在,你连工作单位在哪都看不到,所以你会犹豫,会遇到很多选择。怎么坚定自己的内心?问问自己,“我最想要的是什么?”选择了,就无怨无悔。不要事后诸葛亮,说自己没坚持下来后悔。我觉得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不要盲目跟随别人。就像有的学校有清北班,适合的就提高,不适合的就得磨炼基础。问清北班好不好?好,但适合所有人吗?不适合。谈男女朋友也是,谁都喜欢漂亮的帅的,但适合你的,你认为好的,那就够了,别太在意别人眼光。太在意,你会很累,可能逼得自己崩溃。其实没必要,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每个大学生都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领域,自己的路。

四、收获与展望

在本次实践活动中,我们对钢铁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钢铁不仅是一种材料,更是坚韧、创新和担当的象征。踏入钢铁企业,钢铁巨龙的震撼景象映入眼帘,每一处生产线都诉说着工业的力量与魅力。在车间,工人们的专注与汗水诠释了工匠精神的真谛,让我们深刻理解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包钢不仅是一个企业,更是国家工业发展史的缩影,它教会了我们敬业、创新与奉献的价值,这段经历如同熔炉中的钢水,将我们的认知与情感淬炼得更加坚韧与深刻。北京科技大学的钢小伙铁姑娘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前行。

我们意识到社会上部分人对钢铁行业存在错误认知,认为其只是传统、粗放的产业。未来,我们将通过更多样化的活动,如科普讲座、实地参观等,向大众展示钢铁行业的现代化、智能化与环保化发展。

我们要继续传承和弘扬钢铁精神,以坚韧不拔的意志面对挑战,用创新的思维为行业发展出谋划策。让更多人了解钢铁行业的重要性和魅力,纠正错误认知,为钢铁行业的繁荣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回顾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深感每一份努力都是值得的。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我们在实践中学会了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在困难面前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更重要的是深入了解到相关专业的情况以及自己的学习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北科大老教授的回信中,深情寄语北科学子:“要做听党话、跟党走、有理想、有本领、具有为国奉献钢筋铁骨的高素质人才。”这句话如同灯塔一般照亮了我们前进的方向。展望未来,我们满怀憧憬与期待。我们相信,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将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而钢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也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作为北科大的学子,我们愿以青春为笔,以钢铁为墨,共同绘制一幅幅壮丽的钢铁蓝图。我们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继续在钢铁领域深耕细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版权所有: 中国新闻观察网 (2012- )  备案号:沪ICP备2022019539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