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4 14:11:31 来源:网络 阅读量:15275 会员投稿
“菜篮子”工程,这一关乎民生福祉、顺应时代发展的重大举措,自1988年列入国家级工程以来,便深深影响着中国亿万人民的生活。其初衷在于缓解我国副食品供应紧张的状况,确保城市居民能够购买到新鲜的蔬菜,进而推动城乡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农副产品流通,确保老百姓的餐桌丰富多彩且稳定可靠。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繁荣,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这为“菜篮子”工程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如今,“菜篮子”工程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民众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各大中城市纷纷推动以“自主生产、自由购销、市场定价、多渠道流通”为核心的产销体制改革,经过不懈努力,最终构建出符合市场化运作的产销制度。
然而近日有多名商户反映,位于河北高碑店的首衡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管理混乱,存在强迫交易、违规融资、虚假招商等问题,部分商户甚至因拒绝配合而被迫撤离。
首衡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承担着京津冀地区近50%的蔬果中转分拨任务,被誉为京津冀区域的“菜篮子”。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蔬菜消费日益集中,远距离、跨区域特点越来越明显。为适应蔬菜生产模式和蔬菜消费格局,我国逐步构建了蔬菜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区域批发市场、田头市场及零售市场等多级多类市场,助力“南菜北运”“北菜南运”“西菜东运”等大规模蔬菜流通。
中央一号文件多次强调加强蔬菜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各地各相关部门出台蔬菜流通发展规划和支持政策,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等工程,扶持蔬菜流通发展的政策环境不断优化,社会资本积极进入农产品仓储、物流、营销等各环节。
但是,媒体经过实地探访首衡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发现,部分商户因未满足首衡集团的入股或贷款要求,经营受到干扰,最终无奈退出。
根据《河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保障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受到法律保护。经营主体依法享有自主决定经营业态和模式的权利、人身和财产权益受保护的权利、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权利、对营商环境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的权利。
据了解,首衡集团成立于2010年,号称“中国北方最大农产品贸易运营商之一”,业务遍及河北、湖北等地,但是近期部分交易中心已无大规模蔬果交易。
尽管定位为“民生保供工程”,但市场内几乎看不到果蔬批发交易,多数摊位空置,部分区域甚至堆放施工废料。类似情况也出现在首衡保定市场,开业后实际营业店铺不足30%,部分商铺仍为毛坯状态。
商户称生意惨淡的主要原因是“没人”。一位苹果批发商坦言:“以往一车货两三天卖完,现在要半个月,连摊位费都赚不回来。”
农产品流通关系国计民生不可替代,在全国36个主要城市中,目前有11个城市的一级批发市场由民营资本运营,其余城市由地方国有独资或控股主导,因“菜篮子”工程建设具有较强行政地域特性,缺乏联动机制,尚未形成全国“一盘棋”,很多地方的管理难以有效应对复杂的管理局面。
首衡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多名商户表示,2023年10月至12月,多家商户遭遇强制卸货,被要求迁往首衡保定市场经营,否则禁止在高碑店市场采购。部分商户的货物甚至被强行卸下损毁。
此外,首衡集团还被指通过“黑名单”打压竞争对手。水果集采平台“般果”因拒绝入股要求,遭市场排挤,被迫搬离后业务量骤减。
调查发现,首衡集团存在利用员工和商户进行融资的情况。前员工王坤(化名)透露,公司曾要求其注册个体户申请贷款,资金由集团支配,利息由公司偿还。
商户同样面临贷款压力。一位芒果批发商称,因拒绝贷款100万元支付未来租金,其14个摊位被削减,最终被迫离开市场。另有商户担心,首衡可能利用租赁合同进行二次贷款。
知情人士透露,首衡集团债务规模庞大,2023年贷款本金已超100亿元,近年通过“项目贷”“抵押贷”“租赁贷”等方式套取资金,投1亿可撬动近3亿。若新市场无法盈利,资金链风险将进一步加剧。
尽管面临经营压力,首衡仍在扩张。2025年初,其孙公司以1.15亿元竞得沈阳批发市场用地,同时计划发行80-100亿元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
前高管透露,首衡集团为避税,将高管工资拆分至亲属账户发放。近期,因合作税务公司“顺利办”被稽查,集团正紧急联系员工补缴税款,涉及金额数万元。
针对上述问题,媒体尝试联系首衡集团求证,但未获回应。
根据《河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经营主体应当遵守法律法规,恪守社会公德和商业道德,诚实守信、公平竞争,履行安全、质量、生态环境保护、劳动者权益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定义务。